原標題:3740公里,36個小時 杭州媽媽帶兒子坐綠皮車返鄉(xiāng)
上圖:便宜的綠皮車是很多人過年回老家的選擇。
中圖:一到飯點,過道上都是吃泡面的人。
下圖:因為沒有桌子,宇航蹲在地上寫作業(yè)。
杭州景華中學的唐老師今年寒假回家經(jīng)歷了一次特殊的回鄉(xiāng)之旅。隨著祖國高鐵的快速發(fā)展,自從有了孩子以后,他們回四川老家都是坐動車。
如今兒子已經(jīng)升初三,這次過年,本來已經(jīng)訂了動車票,唐老師和丈夫商量:“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福窩里長大的,我們現(xiàn)在能給他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可人生往后的路多得是艱難坎坷,你口頭上說多少都比不得他親身經(jīng)歷一次,讓兒子和我們坐綠皮火車回去,這樣的經(jīng)歷相信能給他成長的路上一些收獲。”
于是,就有了這場行程3740公里、36個小時的綠皮火車返鄉(xiāng)之旅。
唐老師一家在杭州已定居二十多年,依然堅持每年回家,尤其要帶著孩子回家過年,去祭祖,拜訪親朋好友。唐老師的丈夫是家庭觀念很強的人,希望能借回老家的機會引導孩子將中國人的家庭親情觀念在孩子心底里扎下根,教導他要牢記自己的根,與遠在他鄉(xiāng)的精神融為一體。
往年的綠皮火車,出行的人們拎著大大小小的蛇皮袋、編織袋,一小節(jié)車廂被塞得滿滿當當。唐老師回憶,自己快十年沒坐過綠皮火車了,這次發(fā)現(xiàn)蛇皮袋少了,大多數(shù)人都帶著精致的行李箱,可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她還察覺到一處細微的改變,那就是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增添了一份和諧。半夜沒地方睡,有一位媽媽給孩子就地鋪了一層塑料布,孩子躺在暖氣吹得熱熱的地上,蓋件單衣就不嫌冷。旁邊的叔叔阿姨們主動讓出空間來,讓娃好安眠。伴著火車隆隆的轟鳴聲,孩子在火車上一幫陌生人的照料下,安然地做著回鄉(xiāng)的夢。
36個小時擠在同一節(jié)車廂里的車友們逐漸熟絡起來,你一句我一句地閑聊開。唐老師在談天中得知,其中一個四川老鄉(xiāng)在杭打工,靠他一個人要養(yǎng)活家里四口人——一個臥病在床的妻子,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還有一位八十多歲老母。他在杭州做房屋銷售,一個月幾千塊錢,緊巴巴地花,親人都在老家,這趟回去應當是久別重聚了。
唐老師的兒子宇航這一路見識了火車上形形色色的人,感觸良多。出生在杭州,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老師,他從小就不愁吃穿,只要在寄宿制的學校里埋頭讀圣賢書就行,很難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在這趟綠皮火車上,他置身于一個從未接觸過的生存空間,宇航感受到了普通人生存的壓力,“相比起辛苦打拼的人們,我算是個幸運兒了,我應當更努力,在這個社會上有所作為。”
宇航告訴記者,綠皮火車的過道里、衛(wèi)生間、開水房……都是人,“火車一路比較顛簸,高鐵動車還有小桌板,這里根本沒有下腳的地方,上個廁所都要穿越幾節(jié)車廂,連水都不敢多喝。”不過,他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環(huán)境,不僅能樂呵呵地吃個泡面,還可以蹲在地上做寒假作業(yè)。
宇航很喜歡四川老家,他說鄉(xiāng)間的夜晚滿天星斗,空氣質(zhì)量比城里好多了,更吸引他的是老家團聚熱鬧的氣氛,親人間友好安樂的環(huán)境。這次回家,宇航有了不一樣的收獲,往年在親友團聚時躲在房間里玩游戲的他,今年會和親戚們“擺龍門陣”(四川話聊天的意思)。(梁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