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名校教師解讀考試大綱新變化
2019年高考已進入倒計時,教育部考試中心日前公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考試大綱》分為總綱和各高考科目大綱,包括語文、文科數學、理科數學、漢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和英語。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范性文件和標準,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考試大綱》明確了高考的性質和功能,規定了考試內容與形式,對實施高考內容改革、規范高考命題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的大綱有哪些變化?面對調整考生該如何應對?在高考倒計時100天之際,我們邀請一線教師對部分高考科目大綱進行解讀,幫助考生更好地備考。
備考語文
考查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水平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特級教師 何杰
2019年語文高考大綱對命題思想的表述變化值得關注,大綱將“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變為了“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
2019年考綱特別強調了“思想道德素質”。當然,語文考試并不能考查出學生思想道德的實際情況,而是主要考查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水平在語文學科中的體現。命題人通過情境設置與命題要求,希望選拔出對國家發展、社會變革與時代話題有廣泛關注、深度思考,并且能夠清晰表達的學生。
這一思想在過去兩年高考語文試題當中已有體現。比如2017年全國一卷論述類文本談氣候、正義,2018年全國一卷對談中國傳統的“照著講”和“接著講”;2017年全國一卷作文題“中國關鍵詞”和2018年全國一卷作文題“世紀同齡人在2035年寫給18歲少年的信”,都在命題情境或命題要求上對學生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水平有較高要求。
2019年考綱將“文化素質”要求變成了“科學文化素質”要求。考查文化素質本是語文考查題中應有之義,此處加入“科學”,意在不削弱語文人文性的前提下強調科學性。從2017年開始,高考對語文知識更加關注,不僅在考綱中明確了文體知識和文化知識的考查要求,在命題中則直接考查了具體文本中的論證知識、敘事知識、古代文化知識。
可見,語文學科的科學素質主要體現在知識掌握與思辨要求上。今年考綱對命題思想的表述變化既是立德樹人的明確要求,又是對過去幾年命題改革的總結。廣大高三教師和考生應該理解考綱這一變化的指向性,在備考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具體來說,有以下三條建議:一、梳理高中學過的文學知識、文化知識和文體知識,并結合文本理解這些知識的運用特點。二、梳理近幾年社會關注的時代話題,理解這些話題中蘊含的時代精神與價值判斷。三、分析2017年和2018年全國六套試卷試題,理解其如何體現考綱命題思想并做相應模擬。
備考思想政治
提高創造性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北京市一零一中學高級教師 殷衛霞
2019年新考綱第一部分“考核目標與要求”中,將“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調整為“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這一調整表明2019年高考將繼續強化“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也體現了對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重視。2019年新考綱第二部分“考試范圍與要求”與2018年的內容保持了一致。
備考建議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備考要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重要內容,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二、關注教材新修訂內容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教材內容做了相應的修訂。雖然2019年考綱中“考試范圍與要求”沒有變化,但是范圍內的知識點是與時俱進的,要關注教材新修訂的內容,例如:必修一《經濟生活》第十課和第十一課、必修二《政治生活》中關于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相關變化內容、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課和第十課等與時俱進的變化內容。
三、夯實基礎,抓住核心知識
高考試題越來越靈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試卷還是注重必備知識即基礎知識、核心知識的考查。因此,備考過程要深入理解教材,實現對基礎知識的精準掌握與深刻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構建宏觀、中觀與微觀知識體系,并能結合時政熱點對核心知識進行整合與深化。
四、學以致用,培育核心素養
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高考改革中的重要問題和標志性要求。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需要借助復雜社會生活中的相關情境來落實的。因此,在復習備考時,要直面現實生活,關注社會發展、關心國家大事、關切時政新聞。要勤于思考,用學科知識對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情境進行價值判斷與思考,提高創造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培育核心素養。
備考英語
圍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等開展復習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英語特級教師 劉桂章
2019年全國卷高考英語考試大綱與2018年考試大綱相比基本無變化。“考核目標與要求”和五個附錄(語音項目表、語法項目表、功能意念項目表、話題項目表和詞匯表)內容完全相同。在書面表達方面存在三處細微變化。首先,書面表達評卷原則變化:考綱書面表達評分原則共6條,2019年將原第4條“評分時,應注意的主要內容為:內容要點、應用詞匯和語法結構的數量和準確性及上下文的連貫性”中的“…語法結構的數量”改為“語法結構的豐富性”,表述更積極,對語言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其次,書面表達各檔次的給分范圍和要求變化:將第一檔(1~5分)和第二檔(6~10分)的給分要求改了兩個字,將其中的“語法結構單調,詞匯項目有限”中的“詞匯項目”調整為“詞匯知識”,含義更寬泛,更易于理解。再次,書面表達例題變化:將2018年版中的書面表達例題“2015課標II邀請外教去敬老院陪老人過重陽節”調整為“2018課標III向外國朋友介紹學校體育運動情況”,與目前我國準備2022年冬奧會主題相吻合,增強了考試大綱內容的時代性。
備考建議: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培養英語課程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開展復習工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高三復習要繼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高三復習不是對高一、高二知識的簡單重復講解,要避免教師“一言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定期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獲悉學生需求,科學規劃復習教學工作。在進行完形填空、書面表達等板塊復習時,每節課應基于具體的主題語境設計生動有趣的學習任務,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吸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策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對語言的理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二、夯實語言基礎,加強學習策略指導。語言知識(包括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和語用知識等)和語言技能是高三復習教學工作的核心。教師依據考綱和課程標準,研究、整理高考基礎知識,如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高頻詞等。通過多種復習方式,提高基礎薄弱生語言能力。同時,要加強英語學習策略指導,如應用文寫作技巧、閱讀理解細節題答題策略等。在重視課堂整體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個體指導,點燃每個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
三、系統復習中國文化,豐富寫作內容。圍繞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文化知識進行梳理,組織學生系統學習中華傳統節日、中華優秀文化的表現形式(如京劇、文學、繪畫、園林、武術、飲食文化等)。在使用已有書面表達試題的同時,教師也可獨立編制創新性試題,如“咨詢某大學入學要求”“如何解決共享單車過剩”等,鼓勵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寫作技能講好中國故事。(記者 靳曉燕)
(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