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圍繞家鄉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情愫。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家鄉的一山一水,都是鐫刻在我們心里抹不去的鄉愁。
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鄉》(第一季)音頻節目,已正式上線開播。每期節目將推出一個主題城市,邀請一位青春正能量明星,用筆者獨有的鄉愁情感,配以講述者也為此鄉人的身份,著力刻畫該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現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
重慶,走進這座城便能感受到它骨子里的爽朗與頑強。爬坡上坎,可能還會在它的立體錯落間迷了路,但一定能邂逅獨特的風景。
本期《我和我的家鄉》,青年鋼琴家李云迪將在他的講述中,帶你感受老重慶的市井味道和新重慶的繁華摩登。
在中國眾多的城市面孔中,重慶有一張個性鮮明的“噴火”笑臉。
追溯到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在今渝巫山縣已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1189年,宋光宗趙惇在渝州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這是屬于這座城獨一份的第一縷“火熱”,也系為巴渝文化的一抹底色,寓意著最原始奔放的生命力。
重慶火鍋
古說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川大河之間,承大自然的熏陶,受險惡環境的打磨,而煉就一種頑強、堅韌和剽悍的性格,故勇猛、善戰。而今換言之,就是在夸我們重慶崽兒夠爽朗。
“不存在”“括得平”“正藍旗白”“豁得轉”…...一些熱乎的“重慶言子兒”,總是會在本地人的茶余飯后間,流淌出親切,以帶去歡樂。遙想,在那搖著蒲扇、夜不閉戶的童年夏夜,這么打趣地跳著壩壩舞,擺哈懸龍門陣(談天說地),與鄰里彼此的距離,在縱情談笑間被拉近。
江邊生活情趣——風箏
有篤學者對重慶方言的研究頗為有趣:“‘重慶言子兒’多帶自黑、自我調侃色彩,表面看俗不可耐,骨子里卻滿滿都是進取樂觀,知恥而后勇的豁達。”對頭(沒錯),我們重慶人就是“黑”俏皮,灰(非)常可愛。
這些旺盛且美好的山城個性,滋長于一方立體錯落的水土,網紅的美譽就是“8D魔幻”。
依山傍水的重慶,以前有十七道古城門,九開八閉。長江、嘉陵江所環抱的母城渝中半島,被曾經的古城門分成了上、下半城,上半城在門內,下半城在門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門不再,老重慶們卻沒能改掉稱呼,如今倒衍生成了“上半城繁華,下半城市井”。
探尋一座城的風情與精神內核,往往需要鉆入它肌理間的縫隙,爬坡上坎,去覓一份大重慶的小時光與真感動。
主城內,20余座跨江大橋串聯著兩江四岸的生活,跨江索道、兩江輪渡也勾起兒時記憶,重慶故別稱“江城”“橋都”。在這獨特的山城地貌間,人們時不時會有白日夢游的漂移感,墜入到重慶多層次的電影空間中。
兩江四岸
很少在一座城里能見到,燈紅酒綠的鬧市中心仍暗藏著許多曲里拐彎的小街巷。
洪崖洞
在人潮洶涌的洪崖洞旁,溜進隱秘的戴家巷,探訪創意的獨立小店;在通遠門古跡遺址外,順著數十條小路擇其一亂竄,尋覓到老山城巷懸壁望江的“天上街市”;臨江門背街的魯祖廟,曾是最具人間煙火氣的花市與宵夜勝地;面對著小什字地鐵站9個奇異出口,更是仿佛穿梭在了多時空的交替中——好像上一幀才從6口路過羅漢寺,回想著《瘋狂的石頭》的劇情,下一幀就從8口闖入了《火鍋英雄》中的白象街斜坡。
但最魔幻的體驗,當屬在朝天門碼頭了。那里不僅有兩江交匯的奇觀,還有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最深觸我的,是它的大空間背后,始終充斥著一股彪悍的古老生命力。
朝天門碼頭
從東水門大橋下的湖廣會館“考古”出來,總有些“老重慶”會舍近求遠地穿過朝天門生猛的布料批發市場,去拍拍那兒傳統的勞作搬運,偶爾吃一份汪實(分量足)的民工盒飯。“中華方言第一硬核劇”《山城棒棒軍》,它的故事就脫胎于此。
層層疊疊的重慶
重慶層巒疊嶂,坡坡接連著梯坎,但因有一絕,我們買東西從來不“虛”(擔憂)。瞧,那大街小巷,總有三五成群的一行人,手中持一根棒棒,被稱為棒棒軍。大到貨主的商品如家具家電,小到市民買的一兩把小菜,價錢隨口喊,三言兩句便敲定“挑”走。這也是我們碼頭文化最原生的力量,棒棒群像勾陳出彼時山城的浮世繪。
棒棒軍
活在重慶的土著,潑辣耿直,扛起重擔,干上“活路”,絕不“拉稀擺帶”(拖泥帶水)。待穿過這道人力風景線,再面向一棟當代新建筑典范“來福士”時,你方能更加瞪大雙眼,去一睹東方式的賽博朋克,走一趟重慶的前世今生。
來福士
重慶的魔幻,表皮在其山與江的脈絡,內核卻是人們骨子里的粗獷硬核,以及藏于血肉間的遺世獨立。當老市井圖景與新樓宇風采相對生長,滄桑感與科技感交織,這也是最重慶的,一面耀眼鮮亮,一面厚重穩扎。這上半城的繁華呀,可比別的摩登都市多出了好些野性。
重慶的上半城
而那下半城的市井,卻與吃融合纏繞,重慶人的食經,也是極具個性的表達。生在重慶的崽兒,韌勁十足,“吆不到臺”;長在重慶的嘴巴,熱辣毒舌,“巴倒燙人”。任由時代變遷,重慶味道卻有它的風骨與倔強。麻、辣、鮮、香、燙、爆、爽,躍然舌尖。
重慶小面
饕餮盛宴,比不上日常的一碗小面;米其林私廚,敵不過直擊靈魂的火鍋;就算是路邊燒烤攤,也能成為百年非遺。最美味的恰恰藏匿于破舊的居民樓、江邊的露天壩壩、避世的山中小徑…...這大開大合的氣場,霧里投食,野中拾味,正是重慶火辣的脾性寫照。
街邊的火鍋店
重慶的地勢“顯山露水”,山城的性格“臥虎藏龍”,但就是這么一股“沖”勁兒,這座城從巴渝魂、陪都史、直轄市等華麗轉身中完成了多級跳。
中央商務區
嘻哈唱響了“嘞是霧都”,“我吃火鍋兒你吃火鍋底料”廣為流傳;山城奇特景觀拓展了“電影城市”計劃,激發無數的新穎藝術創作;AI覆蓋了生活,旅行點亮了熱點,“智博會高科技新地”“國際文旅目的地”等頭銜讓重慶領跑西南發展,舉目世界。如今的新重慶,在更加豐滿的城市個性中,持續發酵著無限的想象力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