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留學生初到他國時,因為不了解當地情況、缺乏租房渠道,再加之本來留給租房的時間就有限,便常常會選擇以學校為中介、在當地居民家中短期寄宿。對于一些中國留學生來說,這段寄宿生活只是過渡,是獨自租房前的“適應期”,卻忽略了其中包含的諸多益處。
熟悉所在城市
在抵達留學目的地加拿大安大略省基奇納市之前,我對當地情況幾乎毫無了解,又無太多時間仔細考察租房環境,當得知就讀學校有一個與當地住戶合作的短期寄宿項目時,便決定先寄宿半年,之后再根據自身需求獨自找房。
由于向校方中介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優先尋找在當地居住多年的居民,因此,最終選定了已退休的泰瑞和莎朗夫婦倆,他們便成了我的房東。
令人感動的是,在我到達當日,夫婦二人非常熱情地在樓下等待我的到來,并且還在家中準備好了食物。等我用兩天時間休整和調整時差后,泰瑞和莎朗主動提出開車帶我去學校、市中心以及附近幾家較大的購物中心看看,讓我對即將到來的生活有一個初步了解。
此外,考慮到我尚未考取駕照,還沒獲得購車資格,泰瑞還貼心地給我準備了一本城市公交手冊。
我所在的城市同安大略省五大湖地區的許多城市一樣,每條公交不僅有固定線路,還有固定的時刻表。留學生若是像在國內一樣,習慣等“到點了”再出門,不僅會浪費時間等車,甚至還可能誤時,耽誤辦事。
經歷過加拿大冬天的留學生都明白,在平均氣溫零下10℃、寒風呼嘯的惡劣天氣里等很久的公交車,這種體驗是多么糟糕。因此,這本城市公交手冊極為實用,這些信息固然能通過其他渠道獲知,但對初來乍到的留學生來說,手握這本小冊子,就節省了許多時間成本。
了解風土人情
事實上,若沒有親朋好友在自己的留學所在國工作或生活過,新留學生們便很難獲得一手經驗分享,往往只能通過網絡上有限的“游記式”文字來了解國外生活。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游記是高度個人化的創作,即使是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經歷過的同一件事,也可能在不同的作品里記錄著不同的感受和結論,這些文本只能提供相對有限的參考。
除了幫助留學生適應當地生活以外,寄宿的另一個優勢在于,能夠更深入地熟悉當地風土人情,幫助留學生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
開學后的第一個月,我就應邀參加了房東夫婦在子女家舉辦的燒烤聚會,從而結識了他們的兒女和孫輩。
祖孫三代其樂融融,這讓我想起了在國內的生活,也讓第一次遠離故鄉的我多多少少在國外找到了些親切感和融入感。那次聚會的“閑話家常”讓我意識到,不管在哪個國家,家人聚會聊的話題原來都高度相似。那天,大家在聊是否需要換一輛新車?哪家小學環境更好?市中心新開的餐廳評價如何?等等。這讓我得以了解當地普通人家庭的日常生活,同時,由于房東夫婦及其家人對中國的了解有限,他們有不少疑問和好奇,我也借機解釋了他們關于中國的一些疑問,這進一步拉近了我與房東一家人的距離。
感受多元文化
這段寄宿經歷不禁引發了我的思考。在留學前,我同不少國人一樣,習慣通過以美國文化產品為代表的好萊塢電影和美劇來了解整個北美的生活和文化。但是,藝術創作所呈現出的內容或多或少地帶有“濾鏡”,真實的城市生活與影視作品所呈現的存在差距。
正是通過與房東一家人的交往,使我認識到,中西方之間的社會和文化傳統固然相差巨大,但是在很多方面中國和加拿大也有共通之處,比如家庭觀念、長輩與晚輩間的相處模式。這樣的經歷,對于習慣在華人圈子里進行社交、當地朋友很少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無疑是有益而寶貴的。
盡管我的寄宿體驗相對愉快,我也與房東夫婦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但必須指出的是,每個寄宿家庭的條件不盡相同,一些留學生的寄宿生活并不理想,這也是客觀存在的。
有些留學生的房東在中介工作人員上門檢查時表現得很積極,但在學生入住后,房東卻常在履行義務上有所懈怠;有些房東本是外語水平有限的移民,英語水平并不比留學生強很多,雙方交流存在困難;甚至有個別房東因為與留學生生活習慣差異巨大,而和學生發生爭執。如果遇到不可調解的情況,留學生可以首先向校方中介反應,若矛盾嚴重且暫時來不及租房,也可向中介提出協調換一家房東,不要因為害怕“傷了和氣”,而不提出合理要求,從而損害了自身的合法權益。
(孫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