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以來,社會各界對“幼小銜接”的關注愈加強烈。此次《指導意見》首次提出了幼兒園與小學”雙向銜接“,對于幼兒園、小學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如何全面做好幼兒的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做出了相關的指示。人民網教育頻道近期舉行的“教育思享匯·雙向協同 科學銜接”研究會上,多位幼兒園,小學校長聚焦“以幼兒為本,搭好幼小過渡橋梁”展開座談,進行深入的探討。
尊重兒童發展規律 幫助孩子邁好關鍵的一步
“幫助孩子走好關鍵的一步,是小學階段需要思考的問題。”房山教師進修學校的副校長武維民表示,教師首先應當樹立科學銜接重要性的觀念,相對于學習知識,建立暢通的師生關系更加重要;第二,要尊重兒童發展規律,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和自信;第三,科學地把握教育教學方法,幫助兒童邁好關鍵的一步。
武維民強調,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兒童的自然天性,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努力為兒童的可持續成長服務,努力讓兒童發展的可能真正成為可能。
“‘幼小銜接’不僅只是大班的任務,而是幼兒園三年保育教育的全過程。”北京第五幼兒園園長鄒平指出,兒童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社會適應性”問題是高于“學習適應性”問題,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應當合理利用“互通式教研”的方式相互了解,關注兒童的身心準備、生活準備和知識儲備狀況,一起幫助兒童走好人生中的重要銜接。
在玩中滿足孩子的求知欲 讓孩子“一輩子愛上學習”
“‘幼小銜接’要融入到兒童的生活中。兒童的學習是在‘玩’中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兒童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能力。”北京市豐臺區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繼文表示,老師們應了解兒童的年齡特點,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滿足孩子的學習愿望,讓兒童有旺盛的求知欲,讓孩子們“一輩子愛上學習”。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趙旭瑩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進行了發言。她通過調研發現,許多兒童對上小學是充滿期待的,當然孩子們也會有自己的焦慮,針對幼兒的這些焦慮,幼兒園通常會采取積極應對的方法。比如,針對小班的兒童,重點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針對中班、大班的兒童,重點培養兒童的閱讀表達能力和學習品質、學習習慣等。
趙旭瑩表示,幼兒園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家長論壇等方式,幫助家長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以及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的實際情況,幫助家長緩解焦慮。家長、幼兒園、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有利于幼兒更快地做好入學準備。持續的兒童發展評價,能夠幫助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兒童的成長軌跡,更好地把握如何支持兒童發展。
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建立學科化的邏輯習慣
石景山教委學前科科長范璐丹在發言中談到,“首先,我們要做到‘理念先行’,樹立科學的保教理念,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其次,要以《指導意見》為引領,建立幼小協同的有效機制,利用有效的機制保障穩定的教育生態。作為行政部門要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從兒童終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打破小學和幼兒園之間的時間壁壘,踐行科學的雙向銜接。第三,創設良好的資源生態環境。行政部門要關注和支持幼兒園的物質準備、師資建設、幼小資源互通、社會資源引入等。第四,作為專業部門,有義務發揮專業的引領,將科學的育兒和教育理念,傳播到社會,和各方力量共同建設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
“‘幼小銜接’中‘銜接’的主要是‘人的變化’和‘學習方式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劉曉曄教授認為,所謂“人的變化”是指兒童從一種關系變化到另一種關系,而“學習方式的變化”則是從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學習方式過渡到了以“聽課”為主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變化并不是“從0到1”的變化,是我們幫助幼兒在前期的生活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學科化的邏輯習慣。
相信兒童無限的潛力 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首都師范大學金澤小學校長蔣學鳳從小學的角度提出了對于“幼小銜接”工作的一些看法。蔣校長表示,《指導意見》的頒布進一步明確了“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要求。小學在“幼小銜接”的工作中應當主動出擊,主動聯系幼兒園、家長、社會等各方資源,開展相關建設,建立教育共同體。第二,明確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重點,打破幼兒園和小學各自的本位主義,注重符合兒童發展規律,幫助兒童一步一步地自然過渡。第三,系統構建“幼小協同”體系,幼兒園和小學共同教研,相互學習,都做到眼中要有孩子、心中要有尺度、手中要有策略,有效地改善雙方的本位主義。
蔣學鳳強調,做好家長的心理建設,科學地幫助兒童過渡。“幼小銜接”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認真研究,扎實推進,逐步完善。
北京呼家樓中心小學團結湖分校校長李新宇從家長的角度討論了“幼小銜接”的相關問題。李校長表示,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長對兒童的價值引領對兒童影響非常大。請家長相信兒童無限的潛力、相信國家政策、相信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理解小學的“0起點教育”,減輕焦慮,做好家庭教育,為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溫璐 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