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北京冬殘奧會圓滿落幕。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作為開幕式演員、賽事活動志愿者、觀賽者們的心聲已經深深感染和傳遞給大家。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帶領大家一起領略一位留學生校友的冬奧故事。
劉念祖(Richard N. Liu),加拿大籍,是北京大學1997級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生。曾任“2008年北京夏季殘奧會特使”。今年,他作為加拿大奧運代表團的重要成員,參與冬奧會代表團的服務保障工作。這次重返北京,讓他串聯起一幕幕跨越時空的回望,故事的背后,是他與奧運會、與北大、與中國始終“念祖思源”的深沉情緣。
再赴冬奧之約
在北京的蕭瑟寒風中,劉念祖眼神堅定,在場館外與學生記者連線。他激昂地說道,“我身后是嶄新的奧運村場館,希望您也能看到這片景色。”如此一顆赤子之心令人動容。視頻中北京藍與奧運紅交相輝映,風景如畫。
劉念祖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奧運村場館前與學生記者連線
劉念祖曾于1988年至1989年、1993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學學習進修,1997年起進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畢業后在北京工作近二十余年,工作足跡遍布外交、公共關系,教育等領域。劉念祖曾任“2008年北京夏季殘奧會特使”,并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擔任加拿大代表團行政官員。奧運會特使通常是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他們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奉獻自己的時間、才華和資源,推動進行有關體育、健康、青年和教育等方面議題的交流。擔任2008年夏季殘奧會特使期間,劉念祖每天不辭辛苦地奔走于各場館之間,為加拿大殘疾運動員提供服務,也曾受邀向加拿大代表團成員介紹中國文化與習俗,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在中國的參賽環境。時隔14年,劉念祖再次回到北京奧運會的舞臺,他倍感激動。根據冬奧會疫情防控的“閉環”規定,他無法到母校故地重游,見見老朋友,但他表示,能夠在乘車前往不同場館的途中看到母校,已是心滿意足。每當經過北大時,他會興奮地指向窗外,向周圍人介紹:“這是北大,是我學習過的地方。”
2008年,劉念祖在殘奧會水立方場館參與服務保障工作(左一)
2022年冬奧會期間,劉念祖乘車參與奧運保障工作時短暫途徑母校
劉念祖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加拿大代表團負責團隊后勤聯絡與保障工作,是加拿大團隊中為數不多的精通中文的人。工作強度很大,每天6點不到便起床,開啟忙碌的一天。劉念祖一直希望能夠現場觀看奧運會曲棍球比賽,這一次他終于如愿以償,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觀看了振奮人心的加拿大對美國女子曲棍球比賽。“我做夢也想不到可以實現這個愿望!”
冬奧會開幕式上令劉念祖印象最深刻的是群眾們一起表演的《一起向未來》——五彩繽紛的顏色光彩耀眼,可愛的冰墩墩憨態可掬,鳥巢體育館洋溢著酣暢歡樂、其樂融融的氛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匯聚一堂,心手相連,在寒冷的冬日相擁,用和平的橄欖枝點綴冰雪。冰墩墩是此次冬奧會的“頂流”,備受人們喜愛,劉念祖也不例外,收集了許多冰墩墩印章和玩偶。當被問到這次開幕式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區別時,劉念祖調皮一笑,“當然是,2008年天氣很熱,大家很熱情;這次天氣真的很冷,但是大家依舊很熱情”!
劉念祖分享冬奧會場館美食
劉念祖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合影留念
劉念祖(右一)與加拿大隊員在北京冬奧村的合影
回憶勺園時光
冬奧會奧運村中多種語言交織,多樣文化交融,把劉念祖帶回了當年在北大勺園的留學時光。“我好像又回到了令我魂牽夢縈的北大。”
劉念祖來北大求學源于家庭影響。劉念祖的伯祖父劉師舜是中國首任駐加拿大大使,為兩國友好關系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他的父親劉敦仁是一位教育家、作家和企業家,始終致力于中加兩國間的雙邊民間外交工作。1980年,他積極促成中加締結第一對友好城市。劉敦仁曾在80年代初率領美國留學生團體拜訪北大,認識了北大的一些留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例如黃道林老師和慕淑芬老師。1988年,劉念祖從加拿大高中畢業,在父母的建議下來到北大進修漢語。他對那時簡樸的生活記憶猶新——男女同學幾乎是清一色的白襯衫和藍褲子,女孩子多半扎馬尾或別發卡。他仍舊記得第一天來北大時的激動與新奇,在那樣簡樸純粹的環境中,劉念祖度過了一段飽滿充實的留學時光。
1988年,劉念祖和同學們在勺園宿舍
1995年,劉念祖在勺園前院和同學們慶祝馬來西亞同學生日
在北大他得到了恩師們的諄諄教誨,結交了終生摯友。他十分懷念“勺園時光”,師長、摯友或是校園一角仍歷歷在目。那時,他和朋友們品嘗美食,相約爬香山,欣賞紅葉美景;享受一個人行走在未名湖邊,在時光與湖水靜靜流淌中沉淀思考。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時,劉念祖參加了北京電視臺校慶演出,和同學一起演唱了心心念念的《勺園》。畢業后,他不舍離開中國,留在北京工作。
2010年,是新中國開展來華留學教育60周年。劉念祖應邀在《燕園流云》上發表《憶勺園》,表達他對母校深深的眷念和感情。北大對劉念祖而言是一座港灣,她仿若一個有活力的池塘,滌蕩著不同的內涵;她也開拓了劉念祖的視野,讓他在北大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培養了多元包容的心態。在北京二十余年的工作中,他開放胸懷,不斷探索,從參與外交工作到公共關系運營,從教育實踐到志愿活動組織,他都有所涉獵,真正成長為一名胸懷家國,奉獻光熱的北大人。
1995年,劉念祖與留學生同學在北京電視臺錄制節目后合影
1988年,劉念祖在北大的生活照片
“念祖”思源
劉念祖出生于加拿大多倫多市,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長大。他的中文名“念祖”由父親所取,有“紀念、懷念祖先”之意,寄托了父輩對祖先和故土的感情,許多中國朋友也非常喜歡他的名字。劉念祖來到中國學習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在北京的生活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多年前,劉念祖和一位美國朋友在北京乘坐出租車,兩人中文和英文都很好,交談時靈活切換普通話和英語。出租車司機對劉念祖說:“你的英語非常好!” 劉念祖笑道,“那是因為我每天都在練習。”司機接著對劉念祖的朋友說:“你的中文很好!”朋友也回答:“那是因為我每天都在練習”。劉念祖和他的朋友忍俊不禁,“司機不知道他正在和一個學過普通話的加拿大人交談,司機的話對我來說是一種贊美,肯定了我的中國傳統。”劉念祖回憶道。
傳承家愿,劉念祖在促進中加文化溝通交流與兩國民心相通方面不斷努力。1994年,劉念祖在加拿大大使館公共事務部門工作時,參與協調由時任加拿大總理讓·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派出的首個貿易代表團訪華的媒體關系工作。1998年,劉念祖擔任加拿大大使館活動和后勤團隊助理,協助總理團訪華。2003年,劉念祖一手創建“加拿大人在北京”組織,并創立加拿大中國校友網絡(CAN),將16000多名在中國就讀于加拿大高等教育機構的校友聯系起來。劉念祖這顆促進中加關系發展的初心,也促使他兩次走上北京奧運會的工作崗位。此次冬奧會,他很榮幸成為加拿大代表團的一員回到北京,為代表國際友好和平的體育盛會貢獻力量。劉念祖希望待疫情有所好轉后,他能延續伯祖父與父親的事業,為中加兩國國際交往與人文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與他的祖父輩相比,劉念祖有著不同的時代境遇;但相同的是,他們對文化根源的叩問與回答高度一致,都懷著“慎遠追思”的深沉情感,懷著將小我融入大我,胸懷家國情懷的莊嚴信念,不遺余力地促進中加友誼。
1999年,劉念祖與加拿大駐華使館的朋友在未名湖畔留影
劉念祖除了關注中加關系,積極參與兩國外交事務外,在公益事業上也投入頗多。他是加拿大圣約翰救傷機構本拿比支隊地區榮譽會長,積極關注青少年急救知識學習和“作為一名世界公民”的意識培養,多次組織各類公益活動,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作為在中國發展志愿者項目的領導者,劉念祖是北京泰瑞·福克斯跑步活動的核心人物,推動支持中國癌癥研究;他還組織加拿大社區支持智障人士運動十余年,包括贊助加拿大隊參加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他熱愛奉獻,享受幫助他人時獲得的幸福感。劉念祖說道:“正是中國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奧運會才得以成功舉辦。我們所有人是一個團隊,為了一個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如今,劉念祖一家雖移民加拿大多年,但仍堅持過春節的傳統。今年,劉念祖在奧運村度過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春節。他將滿腔熱情投入冬奧志愿服務工作,將赤誠的熱愛傾注于中加友誼事業,為中國與加拿大的交流搭建起一座橋梁,傳遞“一起向未來”的美好祝福。出生于外交世家的劉念祖,正如其名字所示,飲水思源,以實際行動接續傳承祖父輩的使命與信仰。
2022年是北京大學開展來華留學教育70周年。劉念祖期待并關注母校的紀念活動,帶他重溫母校來華留學教育事業的光輝歷史。作為這段歷史的重要見證者與一員,他在這個重要時刻為母校送上誠摯祝福:“我希望有機會能夠再次回到母校,祝福母校的每一位老師與同學達成內心所愿,祝福母校百尺竿頭,與時俱進,欣欣向榮!”
來源 | 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留學生辦公室
記者 | 向宇婷
審校 | 琳娟、闞平
圖片 | 受訪者
排版|林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