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看《醒·獅》”“2元看《不眠之夜》”成為今夏線上演出的火爆話題,“云演唱會”“云劇場”頻頻“出圈”,越來越多的觀眾愿意為此買單。近日,停演近5個月的沉浸式劇場——上海版《不眠之夜》開啟網絡直播,喊出“2元看《不眠之夜》”口號的直播間被熱情網友擠爆,最終觀看人數定格在近100萬人次。此前,原創舞劇《醒·獅》以1元公益票價線上放送,吸引340多萬人次擠進直播間觀看,觀眾群體覆蓋全國30多個省區市。
站上“新風口”的線上演出能否為行業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劇場演出捕捉并聚攏藝術家與觀眾的情感共鳴,這種特殊‘能量場’是冷冰冰的屏幕無法替代的。但‘云演藝’可以嘗試推出定制化服務,讓受眾沉浸在藝術的交互與共情之中,從而誕生另一種奇妙的觀演體驗。”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院教授代曉蓉說。值得注意的是,網絡直播凸顯了強社交屬性,觀眾可以通過彈幕發表觀點、點贊打賞。據不完全統計,《不眠之夜》直播間“云喝彩”次數達36.2萬,近3000名觀眾熱情打賞。業內人士建議,“云舞臺”不僅能為不同消費群體定制互動“體驗版”,還能為線下演出大幅“引流”,以更大“帶客量”開拓全新藝術市場。
試水“定制版直播”,電影般運鏡吸引百萬網友圍觀點贊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演出行業以科技手段、良心票價和跨越地域的演出方式,盤活一度遭遇重挫的演藝市場,并催生出生機勃勃的線上新賽道。在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的眾多內容IP中,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一直獨領風騷。觀眾和業界最關心的是,實時直播是否會有線下演出的浸入感和震撼感,抑或會化學反應出其他的獨特體驗?8月16日,《不眠之夜》“TIME TO WAKE UP——我們想開了”開啟實驗,試水沉浸式演藝的直播模式和付費方式。兩個多小時的直播熱度居高不下,在抖音和微信視頻號雙平臺均沖上了實時熱搜榜。
不同于一般戲劇,《不眠之夜》的多線劇情和沉浸式屬性,令其保持著濃郁的神秘感。如果單純把《不眠之夜》原樣照搬到網上,勢必劇透故事情節、瓦解劇場氛圍感。為此,《不眠之夜》上海制作團隊和打造出多個綜藝爆款的幻維數碼,圍繞原本的故事線和角色設計了全新的番外故事,并借助5G高清和多視角實時傳輸技術,為觀眾打造了另一種延續戲劇夢的定制版本。
直播間里,在10余位演員的帶領下,觀眾作為闖入者和探索者,步入探尋上海最神秘的劇場。昏黃冗長的走廊、光怪陸離的燈光、竹林中纏綿的雙人舞、病床上痛苦的掙扎……頗具沖擊力的鏡頭讓觀眾迅速融入原劇的支線情節。配以劇場版所沒有的畫外音旁白,他們或重溫演出片段和場景,或解鎖之前尚留懸念的劇情,或探秘未曾到訪的秘密房間。老觀眾紛紛表示,直播版《不眠之夜》增添了太多“驚喜”;新人們則認為,“云劇場”打破了對舞臺演出的固有想象。
影像跟戲劇的結合,不僅要表現實時記錄的功能,更要進行藝術語匯的轉化。《不眠之夜》攝影師主視角鏡頭表達充滿沉浸感,被觀眾一致點贊,“如同電影一般的運鏡,每個切換都如此自然”“一鏡到底的同時還保證了清晰度,比眼睛還會抓重點”。可見,現場藝術的線上化需要深耕探索,積極調動主創演員、拍攝團隊、技術人員等各方合作,充分運用燈光舞美、舞臺裝置、劇場空間等多種因素,以最貼合、最準確的影視語言,著力表達舞臺演出中最精髓的部分,呈現出“在線即在場”的演出效果。
“實時+直播+沉浸式+付費”,《不眠之夜》又一次帶動了業界對在線演藝的關注和討論。專家認為,直播定制版《不眠之夜》探索“實時影像戲劇”的新樣式,并由此誕生一系列新名稱、新概念,或將對藝術傳播帶來新的影響和嬗變。“與線下劇場相比,《不眠之夜》沉浸式直播所面對的受眾呈幾何級增長,獲得了很多觀眾觀劇習慣和偏好的信息數據。”在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看來,內容與數字界面怎樣磨合碰撞,新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如何搭建,都需要不斷嘗試和摸索。“今后,《不眠之夜》將持續試水沉浸式的演藝直播模式,為后續探索提供參考支撐。”
培育大眾“云賞劇”,不僅僅為演出市場“變現”提速
“疫情當下,每一部作品,每一個文藝院團都舉步維艱。每一部作品的演出,凝聚的都是院團和主創團隊的心血,這些并不能用錢來衡量。希望所有人是因為對舞劇藝術的欣賞而非同情。感謝每一位關心大獅子的觀眾,感謝每一位愿意走進劇場觀看舞劇的觀眾。今晚七點半,大獅子云上見。”7月21日,舞劇總編導錢鑫轉發《醒·獅》“1元直播”海報,并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在他看來,舞劇是現場的藝術,離不開演員和觀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共時、共地、共鳴的沉浸體驗。“無論東西方的任何舞臺劇種,都在劇場構建出一種現場感、儀式感和沉浸感。”
然而,疫情以來,轉戰線上卻成為“不得已而為之”的新賽道。7月20日至21日,《醒·獅》原計劃在四川大劇院連演兩場,卻因當地突發疫情演出被臨時取消。當時已經搭臺完畢的《醒·獅》決定當晚空場演出,并以1元公益票價線上放送。消息迅速在社交媒體傳播,一度成為微博熱門話題。面對空曠劇場仍奮力演出的《醒·獅》舞者,在“云端”收獲了觀眾的掌聲與感動。最終,超過340萬人次擠進直播間觀看《醒·獅》,其中四川觀眾占了近一半,廣州占比近15%,上海、重慶、西安等8座城市的觀眾都超10萬人次,還有海外觀眾慕名而來。
歷經演出取消、轉戰線上、意外出圈等戲劇性情節,《醒·獅》成為直播“爆款”雖有其特殊性,但劇場演出走向“云端”已漸成趨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線上“經典劇目放送及導賞”活動,觀眾超過兩億人次;僅6月12日晚,就有5000萬人次進入直播間觀看8K技術錄制的經典話劇《茶館》。7月30日,大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新甘肅客戶端視頻號進行全球網絡首播,吸引20多萬人在線觀看。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傳播路徑,主要有共享藝術增加受眾面、培養受眾的審美趣味、培育未來的營銷市場等三大功能。“培育受眾云上看劇、欣賞劇,培育受眾的觀看習慣,將來才可能在產業市場打開一個新窗口。”
(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