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仍處于流行態勢,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各部門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監測指南》等4個文件。
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適應病毒快速傳播特點,從管理對象、場所要求、管理要求、保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晰的執行標準。專家表示,這為切實落實“四早”要求,助力科學精準疫情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
適應病毒傳播特點,《指南》明確了哪些內容?
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組體XBB,其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的同時,隱匿性更強,傳播速度也更快。
“針對一些可能的風險環節,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門制定了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等4個技術性文件,提出了防范應對措施。”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只要各地嚴格落實到位,就可以有效降低疫情風險。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賈曉黎介紹,為適應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指南》首次把對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部分獨立成文發布,提出了居家隔離的相關要求。
——在管理對象方面,包括了密切接觸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離后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
——在社區服務中,提出對于居家隔離人員中空巢獨居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格外關注;
——在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自我管理要求中,明確提出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等;
——在集中隔離后的人員轉運中,明確要求點對點閉環轉運至居家隔離地點,并應保障相應的轉運車輛及人員,做好相關培訓工作,轉運期間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抗擊疫情近三年來,我國堅持走小步不停步,因時因勢、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對疫情防控措施進行優化和調整。針對奧密克戎,今年6月底發布了第九版防控方案,不久前又發布了“二十條”優化措施,對九版防控方案部分措施進行了優化完善。
“這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南》正是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賈曉黎表示,針對有重癥傾向的高發人群,有效關注是及時發現、盡早診斷和及早救治的關鍵。《指南》不僅對進一步指導各地各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加明晰的要求,同時還給居民提供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告知書告知,增加了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解除通知單,讓老百姓能對自身所處的狀態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可以更準確地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進行自我管理。
落實精準防控要求,陽性人員可以居家隔離嗎?
“二十條”優化措施中提出,指導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人員在居家隔離期間嚴格落實有關要求,一旦檢出陽性,開展傳播風險研判并追蹤管理相關風險人員,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者仍實行集中隔離。
那么,陽性人員可以居家隔離不送方艙醫院嗎?賈曉黎對此表示,即使是無癥狀感染者,臨床上仍有發展為重癥病例或加重原有基礎性疾病的風險,尤其對于老年人及基礎性疾病較多的人群,由專業人員進行精準評估更為重要。包括對于病情的評估,以及對于居家隔離條件和環境的評估等。
“基于現實條件,做到一家一策、或者一人一策的精準評估尚有困難。因此,采取集中隔離措施是對陽性人員以及周圍居民安全的共同保障。”賈曉黎表示。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在11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根據二十條優化措施的規定,對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實行7天居家隔離,期間要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離的第1、3、5、7天要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相關人員在居家隔離期間要嚴格落實居家隔離管理的有關要求,一旦有陽性檢出時要及時報告并在2小時內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或方艙醫院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對同住人員要求開展核酸檢測,并開展風險研判,追蹤管理相關的風險人員。
居家隔離期間,防范氣溶膠傳播有哪些好辦法?
《指南》指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最好單獨居住;非單獨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盡量限制在隔離房間內。那么,在居家隔離時,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防范氣溶膠傳播呢?對此,賈曉黎建議采取四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
二是下水管道、煙道防護。如下水管道過于干燥或沒有回水彎,可能造成氣溶膠隨氣流沿管路播散,因此,保證回水彎存水是一個有效手段;座便器沖水時要先蓋上馬桶蓋,避免氣溶膠飛濺至馬桶外;做飯開抽油煙機要及時開窗通風,避免煙道氣流串流(排煙道如有止回閥,則可以不必開窗);
三是勤打掃。每天對家里進行一次濕式清掃,必要時可進行消毒,尤其是衛生間和廚房;
四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勤洗手、少聚集、噴嚏及咳嗽時遮住口鼻,尤其是在人員密集的室內空間,要堅持戴口罩、常通風、保持安全距離等自我防護措施,減少傳播風險。
居家隔離人員如何有效防止家人被感染?
常昭瑞強調,根據《指南》要求,居家隔離人員的共同居住者或者陪護人員也需要一并遵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管理要求,在居家隔離期間嚴格做到不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在此期間,居家隔離人員又該如何做,才能有效防止家人被感染?
賈曉黎表示,建議居家隔離人員最好單獨居住,如條件不允許,則建議選擇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其日常生活、用餐盡量限制在隔離房間內,其他人員不進入隔離房間,并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共用。居家隔離人員離開隔離房間時要佩戴口罩,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
《指南》要求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時,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而非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這是否會增加感染家人的風險?
賈曉黎表示,醫用防護口罩可有效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及分泌物,根據我國《關于印發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的通知》,對于居家隔離人員及與其共同生活的人員適用醫用外科口罩,不必過度。
(喬業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