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雙11”電商大戰正酣。與以往高調的“全網最低價”口號不同,今年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提前進場,成就史上最長“雙11”。搭配滿減、蹲守直播、提前下定金,不少消費者忙得不亦樂乎時,卻猛然發現又一次陷入空歡喜的價格套路中。
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消費者疲于計算比價和提防價格欺詐,另一方面,商家苦于流量投放成本過高,希望“羊毛出在羊身上”。今年“雙11”,雙方都盼著能解解綁、減減壓,回歸商品真實價格。
價格套路防不勝防
“這‘雙11’的套路太深了吧!搶著付定金買竟然沒有直接買劃算,還可以更坑一點嗎?”前幾日,馬女士突然發現,同樣規格的潘婷護發素,在天貓付定金買的實際價格為129.65元,但直接買卻只有113.89元。
“以為付了定金再交尾款肯定更便宜,結果發現昨天付完尾款的商品,今天直接買便宜三十幾塊”“我剛剛一算,發現預售付定金還不如湊滿減來得劃算”“有的店鋪就是這樣,找商家理論也不能退差價”……記者注意到,多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反映,今年“雙11”遭遇預售價竟比直接買更貴的情況。對此,記者向天貓求證。平臺客服表示,如果出現預售價格比實際下單價更貴,且沒有價保的情況,建議用戶在沒有發貨的情況下及時退款,重新下單購買。
商品價格“先漲后降”這一套路再次重出江湖。唐女士告訴記者,同一款奶粉,“雙11”期間,標注原價為2394元6桶,自己通過定金加付尾款的方式,共支付2274.3元。但她對比計算發現,自己日常購買的價格只需369元一桶。換言之,“雙11”期間,這款奶粉先漲價到每桶399元,通過活動降價到每桶379.05元,但其實比平時買還貴10.05元。
直播間“虛假破價”也登上熱搜。近日,某知名主播推銷一款學練機時,聲稱其定價為4399元,但在直播間內以3999元的價格銷售,宣稱這是前所未有的破價優惠。然而,該款學練機在天貓和京東等平臺的實際售價一直為3999元甚至更低。
同樣,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某直播間聲稱的衛生巾“雙11”驚爆價,折合下來,每片價格比電商平臺同款商品反而更高。
流量投放費越來越貴
10月2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向主要電商平臺發布《“雙11”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嚴禁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價格套路說了多少年了,為什么年年罵,商家寧愿被掛上社交平臺還要這么干?”采訪中,不止一名消費者向記者表示。
“現在電商大促,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不可能單單都做賠本生意,但又得標榜低價,同行逼得只能這么干。”一名經營園藝用品的商家表示,開網店的主要運營成本分為平臺服務費和傭金、物流倉儲費、流量推廣費以及人力成本,目前日常流量推廣費已占到店鋪總銷售額的10%。她說,“雙11”期間,流量推廣費比平時高不少,最高能漲兩成,“有時某個商品看起來銷量上去了,但毛利潤一算,甚至比平時賺得還少。”
“開屏、推送、搜索、聯想……這些流量都會單獨切分,一一收費。”這名商家透露,流量推廣涉及的項目琳瑯滿目。比如“直通車”,就是付費的搜索廣告位,能讓商品展示到搜索頁面;“引力魔方”,能讓商品展示在首頁,讓用戶第一時間看到;還有“萬象臺”,不僅能根據平臺已有用戶畫像進行推廣,還能自動搜索目標客戶進行不同的推廣引導。
另外一名賣廚房小家電的商家向記者印證了這一說法。“流量投放確實有效果,但價格也越來越貴,競爭更激烈。”他說,自己直播間的銷售額在2萬元時,流量推廣費占總銷售額約30%,但月銷售額到了30萬元時,流量推廣費占比也飆升到60%。隨著自己在行業類目中的排名越來越高,往前擠的流量推廣費占比也越高。“部分沒有知名度的白牌商家,為打造出爆款帶動整個店鋪交易,流量推廣費占比甚至高達100%,虧著來投。”
電商經營減負應落到實處
今年電商大促,商家感覺經營成本有所增長,但絕非是對消費者進行價格欺詐的理由。但同時,在平臺流量爭奪戰下,部分商家的生存空間正被不斷擠壓。付費流量既能引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也成為中小商家的沉重負擔。
“客觀來說,部分商家的經營成本很高。”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近段時間,各大電商平臺提出以多種補貼政策幫助商家減負,成為業內關注焦點,希望能真正落到實處。
“流量投放越來越貴,一是帶來流通環節成本上升,提高了商品定價,減少了產品優惠,二是容易導致市場集中,中小企業付不起流量費,容易被競爭對手邊緣化。”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凡事應該適度,平臺需要遵循合理定價原則,避免商家競價爭奪流量。
在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首席專家李鳴濤看來,電商行業要走出價格戰的泥潭,最終還是要靠創新驅動,“平臺方在流量規則層面上要給創新產品足夠的流量導入,鼓勵創新。”(記者 袁璐)